据环球网报道,顿涅茨克武装力量中校巴耶夫斯基透露,乌克兰部队中,隐藏了非常多的外国人,他们有的负责指挥,提供战术战略,还有的直接扛枪上战场,帮助乌军作战。尤其是海马斯火箭炮系统,以乌克兰现有技术水平来说,他们还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这类复杂武器,只能由西方专家先负责操作。
事实上,不光是火箭炮系统,近日美国还宣布,将再度向乌克兰提供价值4亿美元的援助,包括数千架先进无人机、最新升级的“鹰”式防空系统、数百辆坦克装甲车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近日,乌克兰无人机再次发力,以第一视角拍下向俄军投弹的过程。从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,该无人机向躲在战壕内的1名落单俄军发起追击,接连三次投下炸弹,其中一枚一头扎进士兵怀里,可对方却表现得相当淡定,抬手接住炸弹而后反手丢掉,下一刻炸弹直接在不远处爆开。
趁着烟雾遮挡,俄士兵立即手脚并用向前跑去,上演了一出生死大逃亡戏码。当看到其空手接炸弹后,网友不禁大呼:真不愧是战斗民族,炸弹面前都能如此淡定。
环球时报报道称,距离俄乌冲突爆发已经过去9个月,为了夺取战场优势,俄乌双方都将目光看向无人机,俄罗斯引进大量自杀式无人机,成功摧毁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以及坦克装甲、防空系统等,表现相当惊艳。
而乌克兰也凭借着西方的支持,拿到不少无人机,再加上单兵防空系统的辅助,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迅速展开反扑,夺回不少俄军占领的土地。
而通过两方的无人机表现,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一些未来高烈度军事冲突的特征,一个是无人机与巡飞弹的联合作战,其可以对1800公里-2500公里外的目标发起远程打击,最终效果可能比巡航导弹还要好很多。
二是无人机在高烈度军事冲突中,可帮助军队进行持续性作战,其造价低廉,作战能力突出,既能起到侦察监视作用,也可以充当战机、轰炸机,对敌军目标发起精准打击,从某种角度上说,无人机完全可以实现局部饱和打击效果,甚至是影响到战场局势。
三是无人机作战引起的“蝴蝶效应”,就像海湾战争一般,美军战机抢夺制空权,短时间内赢得胜利,对其他国家进行警示。俄乌冲突同理,无人机、巡飞弹等武器出战,可以推动人们去思考“如何防”的问题,促进防空系统、激光武器、电子战、干扰设备等领域发展。
正因如此,俄乌才会加大无人机引进力度,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更是扬言,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出无人机订单,预备进口1000多架无人机,用来与俄军作战。环球网称,乌军大手笔拿出5400万美元,与不少国家签订合同,部分无人机还完成交付,如拉脱维亚研发的“企鹅”系列无人机、波兰“战友”无人机等。
分析人士认为,在这样的背景下,俄乌都会将重点放在无人机身上,企图借此对对方造成更多伤亡,削弱战斗力量。同时,我们也能预见,当源源不断的无人机运往前线后,乌军战斗节奏会进一步加快,迫使俄军不得不想方法反制,就看最后谁能先扬长避短、更胜一筹了。
